因此,卖糖葫芦一定要找 人多热闹的地方, 一定要是小孩子多、年轻人多的地方。
想明白了这个问题,陆海山结合潜意识里的记忆,先去文化宫,文化宫在老街区,这里人气比较旺。
而且这个年代,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,娱乐设施都比较少。
县城的文化宫,绝对是年轻人和小孩子的好去处。
陆海山把时间也规划好了。
现在在文化宫卖一卖。
一会儿中午孩子放学的时候,就去小学门口卖一卖。
如果还没卖完,那么下午的时候就拿到电影院门口去卖一卖。
他总共有 30 串糖葫芦,却不知道糖葫芦的价格是多少, 所以他先背着背篓,在文化宫门口逛着,看看有没有卖糖葫芦的。
果不其然,他想着卖糖葫芦能赚钱,别人也这么想。
文化宫就有人在卖糖葫芦。
陆海山走上前去,问道:“老板,你的糖葫芦怎么卖?”
老板上下打量了陆海山一番,看陆海山不像是要吃糖葫芦的人。
但既然有人来问价格,他还是回答道:“有 5 毛钱一串的,有 7 毛钱一串的,你要买哪一种?”
一听这个价格,陆海山心里有数了。
但他依旧不动声色地问道:“啥糖葫芦这么贵啊,拿一串来看看。”
老板有些怀疑地说:“你是真买还是假买啊?”
话虽如此,老板依旧取了一串糖葫芦递给陆海山。
陆海山看了下糖葫芦,发现对方的水果的确比自己的丰富些。
自己的糖葫芦只有煮好的板栗以及野苹果。
而老板的糖葫芦分为两种,一种是最传统的山楂糖葫芦,还有一种是山楂和红枣混合在一起的,前一种便宜些,卖 5 毛钱,后一种贵一些,卖 7 毛钱,每一串糖葫芦都串了 6 个水果。
陆海山心想,自己的野苹果和板栗不比这山楂以及山楂红枣差, 他准备先卖 5 毛钱一串,如果卖不掉再降价。
老板见陆海山拿着糖葫芦一直看,一把将糖葫芦夺了过去,说道:“你是什么人呀?不买就别看呀。”
陆海山赶紧笑着说了声抱歉。
11 点左右,来文化宫游玩的年轻男女多了起来, 老板在文化宫门口吆喝着:“糖葫芦嘞,嘿,卖糖葫芦!”
老板这种叫卖方式是最传统的,也就是守株待兔。
反正东西摆在这里,吆喝声也出去了,别人爱买不买。
陆海山也有模有样地坐在了老板对面,把背篓取下来。
因为他手里没有插糖葫芦的草把子,所以只能把糖葫芦拿在手上,而且他的糖葫芦也没有糯米纸,因此卖相看起来没有老板的好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