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2-13 00:46:48
林燕燕儿是《崇敬、感激与怀念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西山余晖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”林燕终于露出了半天不见的笑脸,右手向父母晃动着三张百元大钞。林燕父母都张开嘴半天合不拢,林母着急忙慌搬来家里唯一的一把旧藤椅,满脸堆笑地说:“姚老师,稀客呀!快请坐!”林父立即附和道:“是呀!肯定是咱丫头搬救兵去了姚老师家。不然姚老师今日怎么得闲来串门?”姚老师爽朗地笑了,说:“别客气,咱们都是乡...
精彩内容试读
你知道吗?她家亲戚们都不愿借钱给她了,怕她家债台高筑还不起。”
“我当然知道这事。所以我觉得更应该伸出援手。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。林燕会感恩的,她不仅会还钱,说不定将来还会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你这个师母的。我们不是没女儿吗?我们就拿她当咱的女儿吧。她那天能来找我求助,我就这样想的。我心里挺高兴能有一个勤奋好学、模样俊俏的好闺女呢。”
王玉苹的心被老公一席话说得热乎起来,从此她也开始关心林燕的学习生活。
林燕的父母听村里人说起王玉苹对丈夫的抱怨,知道姚老师家也的确不宽裕。他们不好意思长久欠钱不还,提前杀了年猪,卖了还钱给姚师母。
四、捕蛙能手
那些年姚老师的负担沉重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他上有年迈的古稀父母,下有儿子在外地上大学,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。他白天教书,晚上出去捕捉青蛙,常常熬夜至凌晨两三点钟,太辛苦了!每逢周一、四、七赶集,师母就去镇上卖青蛙换点小钱,解决家里油盐短缺的问题。捕捉青蛙可以说一直是姚老师干的副业或者说兼职吧。他十几岁就为父母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,白天劳动、教书,晚上随父亲外出捕捉青蛙。他有文化,会钻研青蛙的习性,是村里的头号捕蛙能手。青蛙是一道美味,几乎人人爱吃。在那经济困难的年代,几乎没人考虑青蛙是益虫,应予以保护,不能捕杀。姚老师也不例外。姚师母还将青蛙制成腊味,那是冬天里绝佳的下酒菜肴。
家乡沙角湾是一个有两三百户,一千多人口的大村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名,设有一至三年级,学校有四五位老师教学。改革开放后,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,很少在村里成家立业。小孩大部分去镇上或者县城小学上学了。村小学生锐减,只有二十多位学生,姚老师和另一位本土教师担任教学任务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只有几个学生在村小上学了。姚老师一人依然驻村小学教书。他既是校长、班主任,还是各科任教老师。
相关资讯
最新小说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