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2-08 06:24:54
古代言情《穿越八零,我成了捡漏大师》目前已经迎来尾声,本文是作者“那个球”的精选作品之一,主人公姚开昔颜沛霖的人设十分讨喜,主要内容讲述的是:羊肉、毛肚、大白菜、粉丝、冻豆腐、糖蒜一一上桌,两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颜家入口的食材都是特供,每天有专人往这边送的,羊肉更是早上鲜切,肥瘦适宜,纤薄且不破,姚开昔看得出来,切肉的师傅手上是有点真东西在的炭火烧得旺盛,铜锅里的水开得很快,蘸料上桌,颜首长便举杯发话:“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今天呢就是吃个便饭,顺便商量下两个孩子的事,谁都别见外”姚父姚母各自附和了几句,众人纷纷动筷羊肉下锅即散,...
精彩内容试读
彭高敏问吕伟良:“怎么了这是?我怎么觉得于老师生气了?”
吕伟良环顾一圈周围的同学,也有些拿不准:“总不能是有人恶作剧吧?大家都是成年人了,不至于。”
彭高敏嘴上赞同,心里却想起自家隔壁那个比自己还大三岁的大哥哥。
自己开学之前才看到那位大哥哥把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惹哭了,心智的成熟可从来跟年龄无关。
不知过了多久,于教授的目光终于从那张纸上移开。
他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纸,眼里射出惊人的光:“哪位是姚开昔同学?”
彭高敏和吕伟良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读出几分不可置信。
虽然今天才认识,可他们对姚开昔印象很好。
谁会不喜欢大方又有礼貌的美女呢?
要说姚开昔会惹怒教授,他们还真有点不相信。
可是……
“于老师,是我。”姚开昔举起手。
看到举手的是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同学,于鑫朝眼中划过一丝茫然。
他以为能把问卷写成这样,家中必有渊源。
他说不清那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,不过可以肯定,绝对不是姚开昔这样。
“这张问卷是你写的?”他没注意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姚开昔站起身来回答:“于老师,是我写的。”
于鑫朝再次确认道:“是你一个人写的吗?就在刚刚?看完瓷片之后?”
姚开昔笑道:“是,于老师。”
其他同学被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搞得晕晕乎乎,有好信儿的同学已经伸长脖子试图去看于鑫朝手中的问卷了。
好在于鑫朝并未继续打哑谜,他压下激动的心情把姚开昔叫到讲台上:
“能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吗?”
姚开昔今天穿了一身蓝色的梅花牌运动服,马尾辫上绑着同色系蝴蝶结,乍一看活脱脱一个高中生模样。
于鑫朝到现在都无法想象,这样一个女生,是怎么能准确的断出每一块瓷片的年代的。
被200多双眼睛盯着,姚开昔一点也不怯场,她信步走到1号瓷片跟前,朗声道:
“宋朝灭亡后,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模仿汝窑,这一块,就是明朝的翠青釉,因釉色青嫩如翠竹而得名。
“翠青釉的特点是釉面玻璃感很强,釉中隐含密集的小气泡,发色比宋代的龙泉窑稀薄一些,出来的颜色更通透。
“这块碎片带着罐底,看得出来底部没有落款,翠青釉有款多为宣德,无款则来自永乐。
“从落款和风格来看,大半是永乐年间的罐子。”
她自信满满地说完这么一通,其他同学甭管信不信,至少都被唬住了。
谁让她字多呢?
如果说她上来的时候于鑫朝还在怀疑,听她评价完1号瓷片,几乎就可以肯定这位女同学确实有点东西了。
他还想再听姚开昔说说别的。
“那这个8号呢?”
姚开昔看了看,答道:“清朝几位皇帝都命工匠仿过汝窑,这其中又以乾隆爷为最。
“他老人家对汝窑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,这件豆青釉颜色单独看几乎能以假乱真,绝对是乾隆爷的手笔。
“这么漂亮的青色,如果底座还在,说不定还能看到他老人家题的诗呢!”
于鑫朝陷入沉默,久久没有开口。
开始有同学意识到,姚开昔好像真的说准了,起哄让她把每个瓷片都说一说。
姚开昔笑而不语,垂着手退到于鑫朝身后。
相关资讯
最新小说
最新资讯